漢代之前的甘蔗制糖歷史(2)
企業(yè)發(fā)展史研究院 | 傳記作家陳駿 | 2020-06-261980年12月出版的《中國古代農業(yè)科技》載西北農學院古農學研究室石聲漢撰的《中國農業(yè)遺產(chǎn)要略》一文指出:“甘蔗,周、秦、西漢,都從南方備處運到黃河流域食用,大概公元前已有栽培。”又據(jù)1990年5月農業(yè)出版社出版、李治寰編著的《中國食糖史稿》第四章“甘蔗史略”文中指出;“······在五嶺以南的,又稱南越。越民喜冶煉,也善農作。
我國原種甘蔗,在這些越民之間,一定有作為農作物栽種的?!短接[》載四世紀盧湛《祭法》: '冬祀用甘蔗', 范汪《祠制》; “孟春祠用甘蔗',都是指南方產(chǎn)蔗地區(qū)農民(包括百越各族)當甘蔗收割后,用收獲的農作物祭祀神祖。形成以新鮮甘蔗祭祀神祖的禮制,一定有相當長的歷史淵源。”
晉菖洪的《西京雜記》提到漢高祖在位(公元前206一前195年在位)時說:“南粵出產(chǎn)石蜜。” (南粵亦稱南越,指今廣東、廣西一帶)。東漢(公元25-220年)楊孚的《異物志》載:“甘蔗遠近皆有,交趾所產(chǎn)特醇好。”公元三世紀,稽含的《南方草木狀》曰:“諸蔗一曰甘蔗。交趾所生者、圍數(shù)寸,長丈余,顏似竹,斷而食之甚甘。榨其汁曝數(shù)日成飴,入口消釋,彼人謂之石蜜。”
三國《吳志江表傳》曰:“孫亮使黃門,以銀惋并蓋,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獻甘蔗餳” (漢代在廣西境設交州刺史部,治所在廣信,即今蒼梧:三國在廣西境設交州合浦北部都尉,即今橫縣,并設交州合浦都地,這里說的是當時交州一帶已把甘蔗餳作為貢品,供奉專制帝王)。
公元三世紀初,三國吳大帝孫權(公元222-252年在位)曾教人仿效交趾方法制糖、想是在江南原有種蔗的基礎上教各族人民用種植的甘蔗制糖。后來,到了三世紀末,晉張載詩:“江南都蔗,釀液豐沛,三巴黃柑、瓜州素榛,凡此數(shù)品,殊美絕快,渴者所思,銘之裳帶。”
說明當時江南的甘蔗,經(jīng)過多年栽培,和四川黃柑、瓜州素榛一樣,都是解渴的佳品,成為當時較著名的特產(chǎn)了:公元五世紀末,南北朝陶弘景撰《名醫(yī)別錄》載,“蔗出江東為勝、廬陵亦有好者、廣州一種數(shù)年生,皆大如竹,長丈余,取汁為沙糖,甚益人,又有獲蔗節(jié)疏而細,亦可暾也。” (南北朝前西晉、東晉時期,廣西大部分屬廣州管轄,南北朝的南朝宋、齊代廣西大部分屬廣州管轄,故文中廣州亦包括廣西大部分。) 南宋洪邁撰《容齋隨筆)曰:“甘蔗只生于南方,北人嗜之而不得,魏太武至彭城,道人求酒及蔗于武陵王,郭汾陽在汾上,代宗賜甘蔗二十條,子虛賦所云諸柘也。”
所有這些記載,都可以作為甘蔗出現(xiàn)和栽培于我國華南……廣西的原始性的歷史證據(jù)之一。開寫傳記專注于企業(yè)發(fā)展史研究,如果你想找人代寫企業(yè)傳記,代寫企業(yè)發(fā)展史,了解代寫企業(yè)史價格,馬上聯(lián)系開寫傳記。
這里介紹“蔗糖的由來”的民間傳說,其內容如下:
甘蔗糖又叫做“女兒香”, 據(jù)說是一位叫阿香的姑娘發(fā)明的。
相傳在很早的時候,華南的一個村子里,住著一位姓甘的農民,他老婆連生了十八個孩子,皆因家貧,撫養(yǎng)不起,死的死了,送人的送人了,只留下第十八個丫頭阿香。
阿香很懂事,小小年紀就幫著爹媽干活。有一天,她跟著媽媽到北坡去割草打柴,她像只小蝴蝶似的,到處亂飛、亂鉆,最后競鉆進一個像茅草似的刺蓬里去了,里面的茅草一節(jié)一節(jié)的,有的桿紫紅,有的桿青皮,草葉子鋒利無比,像一把把鋸子似的。阿香好奇地去折著玩,不料臉上、手上、腿上都被劃出一道道的血痕,痛得她哇哇哭著直喊“媽媽”。媽媽心疼極了,趕緊把她帶出來。阿香抿著小嘴,吮著手指上的血,咦?甜的!她便告訴了媽媽。媽媽想:血怎么有甜味呢?可能是染上丁那種茅草上的水汁吧?媽媽便砍了兩節(jié)一嘗,喲!果然甘甜哩。于是,母女倆便砍下這種茅草,榨出汁來當水渴。她們也不知道這種茅草的名字叫做什么,因為其味甘甜,就將它稱為“甘蔗”。
第二年,媽媽又生了一個小阿寶,一家人都高高興興。可是,小阿寶沒有奶吃,只能給他喂點米湯,把個小阿寶餓得哇哇直哭。爸爸和媽媽心痛著哩!阿香看著弟弟哭,心想:準是想吃甜奶??!怎么辦呢?她想起了北坡的甘蔗,就去砍了一小捆回來,榨出汁來喂給弟弟喝。甘蔗汁是冷的,小弟弟一吃就拉稀。阿香便燒熱給弟弟吃。小弟弟吃著這甜甜的甘蔗汁,咧著小嘴直笑了。
有一天,阿香正在熱甘蔗汁,不提防一只花貓把碗里的一條魚拖走了,阿香追了好大一陣,那花貓才丟下魚跑了。等阿香提著魚回來時,一看,喲!甘蔗汁熬都熬干啦。阿香把熬干的甘蔗汁取起來,手指兒粘了一點嘗嘗,咦!還是那樣甜滋滋的哩。阿香趕忙告訴爸爸,爸爸一看,這比甘蔗汁更便于保存,高興極了。以后,他們便把甘蔗汁熬成了糖塊,沖米湯給小阿寶喝。后來,阿香一家便開始熬起糖來,還辦起了一家蔗糖小鋪子。一代一代流傳下來。這個傳說,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發(fā)現(xiàn)甘蔗、利用甘蔗制糖的簡要演變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