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陸龜蒙寫的《江湖散人傳》——跟古代名家學寫自傳回憶錄(4)
傳記文學研究院 | 唐代陸龜蒙 | 2025-06-14開寫傳記導讀:唐代陸龜蒙寫的《江湖散人傳》,值得想找人撰寫企業(yè)家傳記,或找人寫自己回憶錄的人學習。
我們普通人的自傳回憶錄也可以這樣寫,選取自己過往人生中的某種經(jīng)歷、思想言行或愛好,然后展開抒懷言志,說到底就是為自己的人生辯解:我為什么要這樣?我為什么要那樣?
在企業(yè)家傳記或企業(yè)經(jīng)營智慧類圖書中,選取某個創(chuàng)業(yè)階段的經(jīng)營大事記,或企業(yè)家的管理思想,然后引經(jīng)據(jù)典,展開論述,這就是某些“企業(yè)家管理思想研究叢書”的寫法。
【作者簡介】
陸龜蒙(?一約881),字魯望,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曾任蘇、湖二郡從事,后隱居甫里鎮(zhèn),自號甫里先生、江湖散人,又號天隨子。性格野逸散淡、高放狷急,不和俗人交往。好讀書,喜輯集??惫艜I俟ピ姼?,追求凌厲險怪;晚年作詩,則力求平淡。陸龜蒙的散文,多憤世嫉俗之詞,富有現(xiàn)實意義。在晚唐駢儷盛行、文風衰落的年代里,他的散文,魯迅比之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鋒铓。”(《小品文的危機》)較為有名的文章有《野廟碑》、《江湖散人傳》等。著有《甫里集》十九卷,《笠澤叢書》四 卷、補遺一卷。
【題解】
本文選自《文苑英華》第七九六卷。它是作者的自傳,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自傳。他不是記敘自己的生平事跡,而是就生活方式和思想情趣的某一特征來抒懷言志。因此它的表現(xiàn)手段不是敘述和描寫,而是議論和抒情。陸龜蒙的“散誕”,自然是消極的,其生活態(tài)度是不足取的。但在當時,這是對封建禮法的無聲反抗,是對蠅營狗茍、爭名逐利、權(quán)勢迷心之徒的蔑視。文章短小精悍,語言犀利,論辯性強。
【原文】
散人者,散誕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無羈限,為時所怪。民束于禮樂者外之,曰:“此散人也。”散人不知恥,乃從而稱之。(寫“散人”之稱的由來——是封建禮法的衛(wèi)道士們所給予的惡謐。)
人或笑曰:“彼病子之散而目之,子反以其為號,何也?”曰:“天地之大者也,在太虛中一物耳。勞乎覆載,勞乎運行;差之晷度,寒暑錯亂。望斯須之散,其可得耶?水土之散,稽有用乎?水之散,為雨、為露、為霜、為雪;水之局,為潴、為汝、為潦、為汗。土之散,封之可崇,穴之可深,生可以藝,死可以入;土之局,塤不可以為埏,甓不可以為盂。得非散能通于變化局不能耶?退若不散,守名之筌進若不散,執(zhí)時之權(quán);筌可守耶;杈可執(zhí)耶?”遂為散歌散傳,以志其散。(以水土的拘散為喻,說明散能變化拘則不能,來為散人進行辯解。)
【譯文】
散人,就是散逸放蕩的人。他的胸懷海闊天空,他的思想無拘無束,他的行為放誕不羈,他的精神自由自在。既然不為時俗所約束,必然為時俗所驚怪。因此那些拘于封建禮法的凡夫俗子就把他視為異類,異口同聲地說:“這是個散人。”散人不以此為恥,反而也隨著人家而自稱散人。
有人或許會譏笑說:“人家那是責怪你的散誕而把你看作散人,你反倒以散人為號,這是為什么?”
散人回答說:“天地是夠大的了,但它在宇宙中不過是一個物體而已。為覆載萬物而辛勞,為無休止地運行而勤苦;日晷哪怕有絲毫的差錯,四時節(jié)令就會錯亂。希望有瞬息的閑散,它能夠嗎?至于水和土的散,我們考察一下是否有用。水散,可以變成雨、變成露、變成霜、變成雪;水聚可以成塘、成河、成洼、成汗。
土散,堆積起來可以成為高山,挖掘下去可以成為深穴,人為著活可以借它種植五谷,死了可以借它葬身;土要限制不動,制成塤時它就不能做模型,制成磚時它就不能做盤盂了。
這豈不是散能通變化而局則不能嗎?隱退時如果不散誕,勢必念念不忘成名的手段;仕進時如果不散誕,勢必死死抓住一代的權(quán)勢不放。成名的手段可靠嗎?手中的權(quán)力能永遠在握嗎?于是我作散歌為散人立傳,來記敘他的散逸放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