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回憶錄《峰頂之巖》主人公王岫巖
我懵懵懂懂,不明白這一切是為什么?也不知道明天會啥樣,至少在眼下,填飽肚子成了大問題。
山水輪流轉(zhuǎn),輪到我們家要飯了。沒有吃的,我和小叔出去要飯。周邊的很多人家都互相認識,去誰家都給不少。
“小叔很可憐,剛出生,還沒滿月,爸爸(我爺爺王桂齡)就被日本人活埋砍頭了。”
我和小叔王五典頭一次出去要飯,到了附近一戶人家門口,都嫌磕磣,我們倆一個13歲,一個11歲,都想讓對方去開口討飯,在人家門口“互相謙讓”,推來推去,得了,人家直接把飯送出來了……
暴力土改對于十二三歲的小姑娘來說,無論如何都有悲壯的意味,意味著美好的無憂無慮的童年的結(jié)束,承擔本不該有的家庭責任。
我奶奶平時吃素打坐,有一天土改工作隊來斗奶奶,惡狠狠地說:“他們都說你吃素,我讓你吃素,我讓你吃素,就拿馬糞要往我奶奶嘴里擱。”
我在旁邊一巴掌就給打飛了,跟他們吵:“奶奶這么大歲數(shù),你整個馬糞往我奶奶嘴里塞,你們還是人嗎?”
他們愣了一下,被鎮(zhèn)住了,想不到一個文弱的小姑娘敢這樣對他們說話,只好怏怏離去。要知道那時地主及家屬低人一等,只能低頭走路,老老實實,不敢亂說亂動,只能逆來順受,聽天由命,地主在他們面前如同螻蟻,他們對地主有生殺予奪的大權(quán)。我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一定要捍衛(wèi)奶奶的尊嚴,我豁出一條小命也要阻止他們。
“太不像話了,你們欺負老太太。”
“奶奶都這樣了,還要忍受屈辱,你說奶奶可憐不可憐?”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