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nèi)蒙古代寫退休老干部回憶錄《百年風雨路》節(jié)選(6)
美云的回憶,就是我和我們家那時真實的狀態(tài)。
應該是在1961年左右,我七八歲,父親在籮籠社、紙業(yè)社、白鐵社三個聯(lián)社上班當會計。因為紙業(yè)社離家近,我有時候還去玩兒一會兒。紙業(yè)社經(jīng)常收購一些小麥、莜麥的秸稈。趕車來的農(nóng)民和父親關系都挺好,經(jīng)常給父親捎一些土豆、胡蘿卜、南瓜等雜糧,給我們的生活補貼一些物資。那時候每人每月供應27斤糧食。大家都吃不飽,有的家庭甚至靠吃野菜、榆錢兒、榆樹皮來充饑。由于父親的好人緣,我們基本還能吃上糧食。
大風來了,所有草木都在搖擺。
……
……平反的時候,他也沒有找縣里領導討個說法,因為他認為他的身體沒有受到太大的摧殘。
當一個社會的法制蕩然無存時,任何人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成為“敵人”。一個社會的人道主義精神、人性倫理、悲憫情懷的培養(yǎng)要長久的發(fā)酵積淀,而被破壞、拋棄只需一瞬間。
被關的一個多月時間,是父親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刻。什么是黑暗時刻?就是一個人在遭遇了打擊、挫折、失敗后,人生中一段孤立無助、痛苦無奈的人生低谷。讓人情緒低落、迷茫、抑郁,陷入自我懷疑、自我否定之中,意志消沉,失望透頂,如臨深淵。每個人都有黑暗時刻,如影隨形,揮之不去,排斥和回避都是無用功,唯有接受。
善良老實的父親,一生中多次遭受社會不公,但也一次次歷經(jīng)風雨,化險為夷,笑對人生。
好人自有好報。父親因為“三反五反”運動,在聯(lián)社當會計時被誣陷貪污腐敗。后來,反復查賬也沒有發(fā)現(xiàn)證據(jù),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父親一氣之下辭去工作,跟他的姨父學了木匠。學藝期間家里的生活是很艱難困苦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柴”居第一位。我們連做飯的柴火和煤炭也買不起,只能去縣城東面大青山附近的黃榆洼去撿柴火。大約離家十五公里左右,通常是干木匠活兒順道回來的時候撿柴火,我和弟弟、妹妹也去農(nóng)田撿牛糞、撿土豆、撿麥穗、拔喂豬菜等等。
……
小時候,我們在自家舊豬圈的地皮上,準備蓋一間放柴火和煤炭的涼房。邊上一戶人家是一個瞎眼老太太。出于嫉妒就無理取鬧,百般阻撓。磚和木材都買好了卻不能順利開工。還是找了在縣里工作的親戚,來家里做了幾次調(diào)解工作,才得以把房子蓋了起來。期間,因為母親要生妹妹,在自家怕受瞎眼老太太的氣,就在鄰居東院租了一間房子。等滿月了以后,才搬回自己的家里?,F(xiàn)在想起來,那時候八歲的我?guī)е鍤q的弟弟也跟著受氣。父母太善良,母親生氣只會哭,不會罵。
老兩口這輩子算是受了很多氣?,F(xiàn)在想起那句話“人善人欺天不欺”,他們年老的時候,比起年輕時的種種遭遇,自認為是幸福的、滿足的,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