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回憶錄案例:《我們這一輩子——從苦難到幸福的生活》
提示:點擊圖片可以放大

回憶錄《百年風雨路——從苦難到幸福的回憶》
《我們這一輩子——從苦難到幸福的生活》
作為回憶錄作家,或者說代寫回憶錄的作者,要忠于主人公的講話風格,忠于史實。是從主人公及子女碎片式的回憶講述中,抽絲剝繭、一步步接近歷史,接近主人公的過程。主人公在近一個世紀的漫長歲月里,經(jīng)歷了太多的艱辛。歲月悠長,很多講述由主人公的子女們一起回憶完成。到了后期補充采訪階段,已經(jīng)不是機械提問和記錄,而是類似于心理治療似的人生探求。
回憶錄主人公史亨斌的青年時代。對于主人公的表達習慣、用詞準確性、遣詞造句等細節(jié)方面,盡量尊重和保持。對于我來說,創(chuàng)作回憶錄的過程,是一次寶貴的心靈之旅,讓我走進鮮活的歷史,走進一個人的內心世界。這既是一種榮耀,也是一份責任。
在我創(chuàng)作的每一本回憶錄中,因為各種各樣條件的限制,總留有遺憾。如果時間和費用允許,每一本回憶錄,都會有更好的表現(xiàn)。創(chuàng)作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
參加了一年制內蒙輕干校財會班學習,是主人公一生自豪的事。這是內蒙古一位普通老人的回憶錄。1932年7月1日,主人公出生于烏蘭察布興和縣城關鎮(zhèn)。
主人公的父親是從山西走西口來內蒙的。回憶錄開頭,以走西口場景開頭,以走西口的精神結束,個人命運在時代洪流面前徐徐展開。
主人公為什么要寫回憶錄呢?
轉瞬間,我已九十逾一,加上閏年月,說百歲也能將就靠上,再堅持堅持,這個小目標還是可以實現(xiàn)的。人總是越到老,越發(fā)珍惜生命,便更加注重活動和鍛煉,同時還愛回憶自己一生的成長過程,也許是從小受苦太多的原因 ,我比別人想得更多些 ,慶幸的是晚年很幸福,因為兒女都爭氣且還孝順,人老了以后值得驕傲的就是這些。
主人公幸福的晚年生活。人上了年紀,總是不自覺地去回憶過去,走過的人生歷程,體會的人生百味都是你人生積淀的財富。用文字將這些過往經(jīng)歷記錄下來并與人分享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可以讓自己回味自己的過往,讓別人從中了解你的過去,讓親人、朋友都能分享你的故事。假若我們把這些事都深埋心底,不記錄下來,也許多年以后,我們會被很快的遺忘,但愿這一本回憶錄是我,也是你們人生珍貴的日記。
由于上年紀了,我的很多回憶是零散的、混亂的,我會盡量用一些帶有印記的東西幫我去梳理這些零散的回憶,不敢說形成體系,起碼從時間線上形成一些記憶的邏輯。對于經(jīng)歷的事我也會原原本本的去記錄,不會為了達到某種效果而故意去夸大或者縮小事實,哪怕當時做的是錯誤的事,也會坦然的去接受當時的自己,下面就從我父輩走出西口的回憶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