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書法家鄒國榮老師題贈:“翰林藉得一支毫,頓覺文心龍可刀。”

 客戶評價    |      2024-10-01


詩人、書法家鄒國榮老師題贈:“翰林藉得一支毫,頓覺文心龍可刀。”

2024年元旦期間,詩人、書法家鄒國榮老師邀請我去深圳他的無為齋面對面交流兩天,為他自己寫的回憶錄提修改建議,改稿。鄒老師坦言:“回憶錄和詩詞歌賦畢竟是兩種不同的文體,要請陳老師看看,提提意見。”


鄒國榮老師寫了一部20萬字的回憶錄。采用了小說的寫法,結(jié)構(gòu)安排合理,語言自成風格,使用了大量的對話和環(huán)境描寫,出現(xiàn)200多位人名,少部分有人物描寫,在人生關(guān)鍵節(jié)點都有內(nèi)心活動展示。2014年寫了6萬字,最近一年寫了十幾萬字。

總之,稍微打磨潤色,就是一部不錯的回憶錄作品。如果說有不足的話,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大量的對話中,采用了書面語言,很多時候不像口語化表達,不像當事人說的話;文本不簡明,使用了大量副詞和完全可以去掉的詞,需要精簡;另一方面,是自傳回憶錄主題的表達有些含糊、不明確。雖然現(xiàn)實原因可以理解,畢竟對歷史的解釋需要多元化,讀者可以自己感受,但在某些層面,仍要明白無誤將核心主題傳遞給讀者——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我何以至此?

虛構(gòu)的小說主題往往一句話的明確表達都沒有,讀者要從一個個場景中自己去感受,這也是一千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原因之一。作為非虛構(gòu)的自傳回憶錄,開寫傳記認為,需要明白無誤地告知讀者,起到引領(lǐng)讀者的作用。


經(jīng)過三個月時間,我完成初步修改,接下來會繼續(xù)交換意見,修改潤色。


鄒老師的人生經(jīng)歷讓我感慨唏噓。鄒老師是詩人、書法家,性情中人,興之所至,為我朗誦了幾首他創(chuàng)作的詩歌。鄒老師中氣十足,慷慨激昂,讓我看到了作為詩人特有的一面。還為我題詩一首:

翰林藉得一支毫,頓覺文心龍可刀。
細把春秋書玉帛,云舒云卷總風騷。

這首詩的意境太高,和文學大家相配,我作為普通的回憶錄作者雖力不怠,不妨作為自己在非虛構(gòu)寫作領(lǐng)域前行耕耘的一盞明燈。


 
詩人書法家鄒國榮老師題贈:“翰林藉得一支毫,頓覺文心龍可刀?!? src=

自傳回憶錄寫作一對一輔導創(chuàng)作與改稿潤色案例

虛構(gòu)的小說主題往往一句話的明確表達都沒有,讀者要從一個個場景中自己去感受,這也是一千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原因之一。作為非虛構(gòu)的自傳回憶錄,開寫傳記認為,需要明白無誤地告知讀者,起到引領(lǐng)讀者的作用。...

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