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他們-我”回憶錄案例范本結構——如何才能寫好個人回憶錄(3)

 人生故事研究院     |      傳記作家陳駿    |      2020-06-23


開寫傳記策劃品牌為你講述:如何才能寫好個人回憶錄?為你介紹一種有用的故事結構。很多老人想自己寫自傳或者寫自己的人生回憶錄,如果老人了解一些故事結構的知識,就容易寫,不會亂,也不會有講不下去“卡殼”的情況。
這類回憶錄故事結構從你自己的某個方面開始-例如你的愛好或特長,然后再轉到另一個不同的人(比你好或比你差), 或帶來一個不同的觀點。最后又轉回你自己。
 
騎自行車的例子:
(我)我喜歡在夏天騎自行車,我通常和一群好友一起在崎嶇的山路上騎越野車。每年夏天我也會看電視上的自行車賽。
 (他們)我追著看在不同的分站賽哪位選手保住了黃色領騎衫,誰獲得了山道冠軍,這些選手上山的速度比我在平地上騎行時的速度都快。
 (我)但即便如此,我還是總能戰(zhàn)勝體重約120斤的隊友。我知道,如果我繼續(xù)嘗試,跟上那些比我瘦的隊友,那我就會一直是贏。”
 
這樣的結構特別適合用第一人稱講述回憶錄,但是第三人稱的故事采用此結構也很容易。故事的主角可能是你選擇的故事的關鍵人物或者是你的讀者認同的角色。
 
下一個故事是介紹不同的購物方式的故事,用的是第三人稱的“我-他們-我”的結構。
 
購物故事
(我)當張女士需要一個新的百葉窗時,她已經(jīng)心里有數(shù)了。她心目中的新百葉窗可以拉上拉下,大約1.5米寬。所以她就上網(wǎng)去找。她去了平時常逛的幾個網(wǎng)店,然后把選擇范圍限定到某個廠家、型號和價格。其中有一個網(wǎng)店有客戶評論,所以她可以看看其他人如何評論她看中的型號。
 
(他們)當張女士的母親需要一個新的百葉窗時,她也是心里有數(shù)。她在心中盤算了一遍她所知道的商店,以及哪些購物中心可能有她想買的百葉窗,接著她拿起電話拔給幾個朋友,問問她們的建議,她的朋友幫助她縮小選擇范圍,她只要去這幾家店找合適的百葉窗就可以了。

(我)張女士找到了符合自己預期的百葉窗,價格也合乎預算,張女士足不出戶就辦到了這一切。這對她來說很舒服,因為她住在新建的郊區(qū)小區(qū),周圍沒有購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