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鼓島——餐飲創(chuàng)始人回憶錄(9)
餐飲創(chuàng)始人傳記回憶錄
|
傳記作家陳駿 |
2021-04-15
開寫傳記,為福建廈門、泉州和漳州企業(yè)家代寫餐飲創(chuàng)始人回憶錄,為企業(yè)家創(chuàng)作企業(yè)發(fā)展史和管理思想經營智慧書稿,特別是福建地區(qū)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創(chuàng)業(yè)20周年、25周年和創(chuàng)業(yè)30周年的品牌發(fā)展史創(chuàng)作。以下是廈門佳麗海鮮大酒樓有限公司董事長賀迎芳創(chuàng)業(yè)25周年時創(chuàng)始人傳記中的片段。
感恩鼓島
我的家鄉(xiāng)廈門鼓浪嶼,這美麗的海島,被瓊沙和碧海環(huán)繞。島西有著名的鼓浪石,每當海浪沖擊,會發(fā)出悅耳的澎湃轟鳴如響鼓聲,鼓浪嶼由此得名。這兒不僅有迷人的海島自然景觀,更有近代以來在西風東漸的歷史進程中獨特的人文開發(fā)的積淀,曾有十幾個國家的領事館在這里開設,使鼓浪嶼的建筑別具一格,被譽為“萬國建筑博覽館”,至今仍是全國每萬人擁有鋼琴數(shù)最多的地方,因而有“白天聽琴聲,晚上聽濤聲”的說法。鼓浪嶼這地方,不僅地因景顯,而且地因人顯,這里歷代先后走出300多位名人,其中有知名的林巧稚、馬約翰、殷承宗、許斐星等。這就是我的故鄉(xiāng)“海上花園”鼓浪嶼。
人雖是萬物之靈,但更加本質的卻是萬物之一,歸根到底我們人類同大千世界的眾生一樣,是大自然的產物。一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與童年的周遭地理和生活環(huán)境息息相關。鼓浪嶼的環(huán)境滋養(yǎng)著我,塑造著我,也陶醉和培育了我。
小時候,我家就坐落在日光巖下的“三一堂”教堂邊,離鼓浪嶼最美的沙灘浴場“港仔后”不遠,附近還有一片長滿高高密密桉樹的叫“西林”的幽靜茂盛的林地,遮天蔽日的一排排大樹把周邊馬路都染上了濃濃的綠色。經常在下午放學、特別是星期六下午,我就和自己的姐妹、同學,興高采烈把書包往家里一放,蹦著跳著一起小跑奔向樹林、山上、海邊玩耍,什么丟砂包呀、跳格子呀、踢毽子,還有“剪刀石頭布”的,等等。也經常幾個同學邊玩邊就老師課堂上一句話或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
鼓浪嶼的路上除消防車是沒有其它機動車的,連自行車也沒有,我們在馬路上、胡同里,撒開腿跑,耳邊吹拂著呼呼的海風,肺里吸滿絕對綠色的清新空氣,我們從小就這樣完全地直接地融入大自然中了。
如果說,鼓浪嶼的白天是陽光、沙灘、海浪的世界,那么,入夜后的這個海島,則籠罩在朦朧的詩意里了。每當晚飯后,我們姐妹坐在昏暗的燈光下,伏桌寫作業(yè),窗外果樹的枝葉在輕輕搖動,唧唧的昆蟲鳴聲此起彼伏,耳邊不時飄過來悠揚的鋼琴旋律,鼓浪嶼的夜,像溫馨的慈母懷抱,讓我們枕著詩情畫意入夢。
依著故鄉(xiāng)的大自然和它對我潤物細無聲的滋育,我內心一直有一種很坦然自信的精神依靠和勇于做我自己的強大心靈支撐。我曾作過一首小詩表達我的情懷:
我迎著日光巖第一縷朝陽
我面向鼓浪嶼大海的春潮
我仰望湛藍遼闊的天空
我張開雙臂盡情地呼喚
我要的、我求的,幸福不再遙遠
我要的、我求的,幸福就在身邊
每每夜深人靜之時,無論我身處何處,我總是從心底里默默感恩鼓浪嶼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讓我有永恒的精神寄托能夠抵御各種喧囂浮華,堅定本色人的價值追求和人生信條。( 賀迎芳 200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