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父親母親 — 回憶錄范本《房車以后》(4)

 作品節(jié)選    |      2020-06-10
父親在鄭州工作,一般每年回來二三次左右,有時三四次,春節(jié)肯定回來。因為離多聚少,對父親生疏。我給父親的印象就是愛哭,話少。“一見面你就哭,你哭什么??!”父親問不出我哭的原因,我想說可是又表達不出來,父親為此還打過我。不過,父親回鄭州時,我就送他去鞏義火車站,幫父親提行李,送了一程又一程,我不累,舍不得。

父親做事認真,對我一向嚴厲而溺愛,我從父親身上學(xué)到的東西,或者說父親影響我最大的方面,就是做事認真。

十一二歲的時候,父親借了一倆自行車,帶我去看大姑。大姑家距離我家三公里,路是黃土疙瘩路,顛簸不平。自行車后座放著送給大姑的禮品,我斜坐在自行車前面的大梁上,兩手抓住車把。路不平,顛得屁股疼。我就哭鬧要下來,父親沒辦法就放我下來,父親想趕時間,就哄我:“上來吧!上來吧!我騎慢點。”我被哄上去了。沒騎多遠,我又鬧著下來,屁股疼,難受。就這樣,上去,下來,上去,下來,短短幾公里路,費了大半天時間。這事讓我難忘。

我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和母親去鄭州看父親,去西大街銀行家屬樓,我父親住在那里。鄭州的繁華和新溝村的貧瘠形成鮮明的對比。寬闊平坦的路面、高高的樓房、有藍色和橙色線條的有軌電車、上下班時間路上擁擠的自行車、商店里琳瑯滿目的商品,都讓我感到新奇和震撼。印象深的是鄭州的二七紀念塔,那是我當(dāng)時看到的高建筑,雄偉壯觀。

我16歲的時候,父親55歲,母親是53歲。父親50多歲時,不能說英俊瀟灑,但年輕的時候是公認的一表人才,用現(xiàn)在的話講,就是長得很帥。其實父親是那個時代標準的優(yōu)秀男人形象,長相俊朗,從容自信,有受人尊敬的專業(yè)工作,對工作充滿熱情。以我的看法,父親和母親是郎才女貌,蠻般配的。我印象深刻的是母親的慈祥和善。

六七歲時春節(jié)過后吧,母親帶我去七里鋪看大姐,叔叔家的大姐。從家里到七里鋪不到五公里,母親和我步行。路上有積雪,不好走,一不小心容易摔跤。積雪在陽光照耀下晃眼,不舒服。在大姐家吃過午飯要回去,我磨磨蹭蹭不想走路,媽媽就讓我走一段她再背我一段。背不動了就哄我:“只要你走,你想買什么,就給你買什么!滿足你的愿望。”這對我有誘惑力。我想了想:“我要一個訂書機。”那時我剛上小學(xué),知道訂書機,訂書機不便宜,那時要二三元啊,父親工資才幾十元。媽媽給我買了。那時在學(xué)校,有訂書機的同學(xué),只有我呀。

我的性格像母親,母親為人和善,平易近人,做事和父親一樣認真,干凈利落。由于少年時代大部分時間都是和母親在一起生活,耳濡目染,母親的性格也深深影響著我。
 
 
我和父親母親 — 回憶錄范本《房車以后》(4)

《房車以后》— 個人品牌策劃范文和個人品牌策劃方案

個人品牌策劃方案怎么寫?個人品牌策劃范文哪里找?什么是個人品牌?個人品牌故事和個人自傳、個人回憶錄有哪些異同?誰需要個人品牌故事?個人品牌故事包括哪些內(nèi)容?…… 個人品牌故事是相...

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