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大女兒考上大學,二個兒子讀高中。大兒子高中畢業(yè)后,他看到父母擔子重,不考大學了,下決心跟我學縫紉。于是,我?guī)е髢鹤雍腿齻€徒弟去長沙開縫紉店。
闊別長沙六年,重回長沙謀生開縫紉店。到了長沙后,在姐姐家附近租了一個鐵皮棚作為門店做衣服,生意一直很好,找我做衣服的人絡繹不絕。四個人也住在這個小鐵棚子里,幾塊門板白天用來裁衣服,晚上當床鋪。由于工費底,我和幾個徒弟一天忙到晚,掙不到10元錢。我思來想去,不能讓兒子學縫紉。做縫紉,太辛苦,沒出息。
我托人找了一位美術老師,讓兒子跟他學美術。我想讓大兒子考美術學院,讓兒子有個吃國家糧的工作。那時候和現(xiàn)在差不多吧,藝術類考生文化課要求低,如果美術好,考上美術學院問題不大。
周圍不少人知道了我的想法,說我是一位偉大的母親。他們告訴我,供養(yǎng)一個畫家需要很多的錢。我沒想那么多,只想讓孩子有個“金飯碗”。
兒子每天去老師那里學美術。兒子和他老師經(jīng)常來店里玩。每次來老師都夸兒子,說他很優(yōu)秀,畫畫刻苦,愛學,我聽了高興。這位美術老師看我一天到晚緊張忙碌,非常辛苦,就想幫我找一個八小時上班的工作。有一天,美術老師找我說,一家小服裝廠要請一位廠長,每月工資300元,問我去不去,那年頭這個工資是很高的。我從來沒當過官,就想去試試當官的滋味。于是,我退了店鋪,帶著幾個徒弟去了那個小廠。
原來,這是一位瀏陽老板新開的服裝廠,有40多個車位,沒有一位管理人員。
我一個人要裁剪、收發(fā)、抓質(zhì)量,每天工作16個小時還不止,比開店更辛苦。最苦惱的是有些業(yè)務不懂,我只好請求老板請個師父教教我。后來老板請了老師父教了我一個星期。我學會了排版、制版、電剪,我高興自己又學會了縫紉新技術。我和員工的關系很好,40多位女工,就像親姐妹一樣,雖然干活辛苦,但開心。和這么多員工經(jīng)常交流,我的口才在幾個月內(nèi)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正規(guī)”的服裝廠,我對服裝廠有了全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