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是人類記錄自身歷史經(jīng)驗與行為的直接載體,所謂“傳者,傳也,紀載事跡以傳于后世也。”
今天的開寫傳記專欄,為你介紹清代王士禛的傳記特色。開寫傳記為你創(chuàng)作自傳、回憶錄。
王士禛以自己的“性之所近”來選擇所要傳寫的傳主,忠孝節(jié)義者、為官清廉審慎者和處世自然本真者,這三類傳主三足鼎立,構筑起王士禛所創(chuàng)作傳記的傳主世界。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別號漁洋山人,山東濟南新城人。歿后,因避雍正皇帝“胤禛”諱,曾改名“士正”;乾隆間,又以“正”字與原名音不相合,詔改“士禎”,賜謚文簡。一生著述有《落箋堂集》、《漁洋詩集》、《漁洋文集》、《蠶尾文集》、《蠶尾續(xù)文集》、《池北偶談》、《居易錄》、《香祖筆記》、《王考功年譜》、《漁洋山人自撰年譜》等。
王士禛對有清一代的文學發(fā)展有著深遠影響。
王士禛創(chuàng)作的傳記文類,包括傳44篇、墓志銘80篇、墓表10篇、神道碑7篇、行述5篇、行狀2篇、行實1篇、墓碣銘1篇、墓甎志1篇、塔銘1篇,約占王士禛散文創(chuàng)作近2/3,這些傳記作品是其散文中的重要部分。
梁啟超認為,寫人性是記人之文的主腦,做一傳絕不可作一篇無論何人都可運用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