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化回憶錄寫作的2個特點——開寫傳記回憶錄經(jīng)驗談(4)
人生故事研究院 | 紅杉樹人物傳記工作室編輯部 | 2025-06-02退休后怎樣寫自己的回憶錄?怎樣讓自己的回憶錄活靈活現(xiàn)?寫好自傳回憶錄有那些技巧?今天的開寫傳記專欄文章,為你分享:故事化回憶錄寫作的2個特點。
故事化回憶錄寫作,我理解為如《南方周末》特稿那樣的寫作;或如美國作家特立斯的寫作風格——大場景套小場景,寫歷史、寫背景、寫人物過往、寫別人的評價、寫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場景連接場景,像電影的一個個鏡頭一樣。這種寫法要求比較高。
其特點是掇取歷史或現(xiàn)實生活中人物或事件富于特征的某些片斷,作集中、精細、突出的描寫和刻畫,具有真實性和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故事化回憶錄,就是運用特寫的表現(xiàn)手法來寫回憶錄。故事化回憶有兩個主要特點:
首先是描寫真切。故事化回憶錄之所以具有較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是作者所選擇的事實本身確實有著動人的因素,把這些動人的因素實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出來,就能起到感染讀者的作用。因此,故事化回憶錄一般采用白描手法,即“文以紀實”,“言貴從心”,“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
其次,刻畫細致。故事化回憶錄不僅要“畫出眼睛”,而且要寫出“眼神”;不僅要用事實說話,而且要用逼真的“畫面”說話,使之產(chǎn)生立體感。李烈鈞的《馮玉祥將軍為士兵輸血》,全文只400余字,然馮玉祥愛兵如子的崇高形象躍然紙上:
南苑四通八達,為通各方之孔道,居民輻輳。煥章(馮玉祥號煥章-楊仲子注)駐軍于此,各兵士之家屬,有遠近來探視者,煥章均令各部隊長官為之款待,去時并令送給川資。兵士有疾病,則延良醫(yī)珍視。有一兵士,患敗血癥,多年且劇,良醫(yī)束手。煥章問醫(yī)曰:“亦有法醫(yī)治否?”醫(yī)答曰:“有,但處方不易耳。”煥章曰:“蓋言之。”醫(yī)曰:“頗難。”再問之,則謂病入膏肓,非輸血不可,此須選得年輕力壯,身體潔凈,而又有輸血之誠意者乃可。煥章乃握醫(yī)手曰:“我有誠意乎:”醫(yī)曰:“先生治軍,素以誠聞,視官兵若子弟,故軍隊亦能戴先生如父母,敬先生為神明,在北方諸賢,罔不知者。”煥章乃伸臂注視醫(yī)曰:“速取針來,即取我血輸之可也。”醫(yī)不敢取,又不敢不取。煥章笑引關(guān)公刮骨故事,謂醫(yī)曰:“取則取耳,何用躊躇?”醫(yī)始大膽取血,滿三百CC而止。全營官兵,感激涕下,狂呼總司令萬歲。營中兵士,不論年齡大小,遂無不樂為之效死矣!余雖遠在他方,聞其事亦流淚不止。噫,此其所以為煥章歟!
作者把馮玉祥給士兵獻血這一“片斷”加以“放大”,將馮玉祥與醫(yī)生的對話詳盡地寫出來了,讀者讀它,不僅知其人知其事,還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仿佛也置身于馮玉祥與醫(yī)生的交談之中,他們兩人的神態(tài)、舉動、語言、情緒、氣質(zhì)、個性,是那樣清晰、真切地再現(xiàn)在讀者面前。
文學作品總是以一當十,以少勝多,通過個別反映一般的。故事化回憶錄,在選擇材料上,就應注意抓住能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內(nèi)心世界、氣質(zhì)與個性的事件來下筆,然后再進行集中地、詳盡地、突出地刻畫。如果選擇不善,刻畫不精細,就會導致人物蒼白無力。
反映到一部具體的回憶錄上,如果要全書用故事化寫法,如上所述,要精選人生各階段的重要的大事記場景,比如你要寫200個場景,用一句話列出來,然后每個場景內(nèi)在挑選表現(xiàn)元素,然后,給這200個場景排序,像一部電影一樣。你可以這樣嘗試,開始寫吧!開寫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