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寫傳記技巧(1):找到人生經(jīng)歷中的核心“意象”
人生故事研究院 | 傳記作家陳駿 | 2024-10-09開寫傳記作品《房車以后》一書中,開篇童年時代的火車、上班以后的自行車、摩托車,退休時開著奧迪Q3走青藏線,到珠峰腳下,到購買房車,這其中的“火車”“自行車”“摩托車”“奧迪Q3”“房車”“珠峰”,不僅是一個具體的事物,也是“意象”。這些意象見證了主人公的成長,也映照了時代的變化。這本傳記也成了時代的一個意象或一副肖像,這些意象構(gòu)成了這本傳記的主題——帶著愛人走世界、看世界。
所以,自行車成為一個小章節(jié)。
我的飛鴿自行車:“主人,我為你感到驕傲。”
我剛上班不久,父親傾其所有,拿出他每月工資中一點點攢下來的錢,花了150元,給我買了一輛飛鴿牌自行車,給我上下班用。28寸的,俗稱“二八大杠”,大個,結(jié)實。當(dāng)時“永久”、“鳳凰”、“飛鴿”是自行車三大名牌。就是我小時候在打麥場上學(xué)騎自行車的那種車。外觀是黑色的,沒有現(xiàn)在花花綠綠的顏色,也沒有現(xiàn)在五花八門的款式,因為你沒有選擇。
我的新自行車是父親偷偷給我買的,買到家之前,我都不知道??吹綄儆谧约旱淖孕熊嚕吲d,激動,感動。父母對我的愛是默默無聲的,是用行動表達的。我才一米六,騎上去,腳還夠不到腳踏板。我印象深的是經(jīng)常給鏈條、前后輪軸承上黃油。
80年代初,老百姓出行只有三種方式:步行、坐公交車、騎自行車。那時候公交車少,線路少,等公交時間長,沒有出租車,最方便的還是自行車,載人帶貨樣樣都行。一輛屬于自己的自行車,成為當(dāng)時許多年輕人的夢想。自行車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成為一個家庭是否富裕的象征,一輛飛鴿自行車是時尚青年的標準配置。
我一個農(nóng)村少年,進城頂替上班,一開始就有了屬于自己的自行車。
……
當(dāng)我騎上自己的自行車時,像得了個大寶貝一樣開心。本來我就是勤快人,有了寶貝更勤快了,工作干勁更足了。那時,同事之間,左鄰右舍,借自行車是常事,打個招呼就行。那時有輛自行車,就可以逢山過山,逢水過水,想去哪都成。
我十六歲的時候,只有一米六。騎二十八寸自行車,腳還夠不到低處的腳踏板。怎么辦呢?在腳踏板處于高處時用力踩,踏板轉(zhuǎn)到下面差不多我的腳夠不著的時候,另一邊的腳踏板就升到了高處,這只腳再用力踩。這樣騎的話,屁股常常左扭一下右扭一下,比腿長的人更費力些。左腳用力踩的時候,身體自然左傾,輪到右腳用力踩,身體自然右傾,樣子有點滑稽。
……
自行車騎久了以后,螺絲會松,特別是腳踏板螺絲,軸承螺絲會松。如果不及時擰緊上油的話,會變形,磨損加重,軸承里的鋼珠會磨壞,容易掉鏈子,騎起來咯吱咯吱響,難騎。夏天騎車怕爆胎,距離修自行車攤近還好,修車師傅幾分鐘就可以補好胎。這樣,不耽擱多少時間,不誤事。那時,修自行車的攤點,比現(xiàn)在修電動車的多。要是前不著村,后不著店,就尷尬了,只好無奈地推行。爆胎推車會加重磨損輪胎。
我的飛鴿自行車,像我一樣任勞任怨。我也像飛鴿自行車一樣,靠自己的力量前行,放飛自己的夢想。就像飛翔的鴿子,不懼風(fēng)雨烈日,天高任我飛。
我的飛鴿自行車,常被我擦得锃亮。按下不銹鋼錚亮的鈴鐺,“叮呤呤”一聲脆響,新的一天開始了。
我的飛鴿自行車,伴隨我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見證了我的成長。時光流逝,我的飛鴿也漸漸地老化,但我舍不得,敝帚自珍吧,經(jīng)常是壞了就修,修好繼續(xù)騎……陪伴我走過17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維系著我和這個飛速向前的時代節(jié)奏。
如果2007年沒有被偷,這輛飛鴿自行車,真的可以作為傳家寶,永遠收藏,子子孫孫傳承下去。因為我的飛鴿見證了父親對我的愛,我的拼搏,我的榮耀,我的愛情。
如果我的飛鴿會說話,一定會說:“主人,我為你感到驕傲!”
再看,美國作家斯科特•菲茲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蓋茲比》中的核心“意象”——一股綠色的光。
主人公出場:
我拿定主意和他招呼一下。貝克小姐吃晚餐時提到了他,這正好是引見一下的好茬兒。但是,我還是沒有招呼他,因為他給出了一個很突然的暗示,表明他就想一個人待著——他向黑魆魆的海水展開了雙臂,姿勢十分怪異,而且,盡管我離他還遠,可我敢說他在發(fā)抖。我不由得也向海邊瞅去——沒有什么特別扎眼的東西,只有一道綠瑩瑩的光亮,暗暗的,很遙遠,那也許是一個碼頭的頂端。等我再回頭看蓋茨比時,他已經(jīng)不見蹤影了,我再次孤身一人,待在這不安寧的黑暗里。(《了不起的蓋茲比》中國友誼出版公司,蘇福忠譯,開篇第21頁)
小說中間:
看過房子之后,我們準備去看庭院和游泳池,以及那架飛機和仲夏時節(jié)的鮮花——但是,蓋茨比的窗外又開始下起雨來,于是,我們站成一排,觀看海灣波瀾壯闊的海面。“如果不是霧氣遮擋,我們都能看見海灣對面你的家,”蓋茨比說,“你家總有一股綠色的光,通宵亮堂堂的,就在你家碼頭的盡頭。”
黛茜猛不丁把胳膊插進了蓋茨比的臂彎里,但是蓋茨比好像全神貫注于他剛剛說過的那番話。很可能他想到,那束光亮的極其重要的意義,從此就消失不見了。比較把他和黛茜分隔開的巨大空間,那束光似乎距離她很近,幾乎觸摸到她了。這好像星星和月亮那般近在咫尺。這時,一束綠色光又在碼頭出現(xiàn)了。他神往的目標這下減少了一樣。(《了不起的蓋茲比》中國友誼出版公司,蘇福忠譯,中間第92、93頁)
小說結(jié)尾:
我坐在沙灘上,對那個古老的未知的世界思索時,我想到了蓋茨比首次辨別出黛茜家碼頭上的那束綠光的驚訝。他走過了一條漫漫長路,終于見到了這片青藍的草坪,他的夢似乎近在咫尺,他幾乎不會抓不住它。他不知道他這個夢已經(jīng)閃到了他身后,遠在紐約城后面浩瀚的大黑地里,合眾國的黑漆漆的田野在夜幕下綿綿不絕,起伏向前。
蓋茨比對那束綠色的光深信不疑,那就是年復(fù)一年在我們面前漸去漸遠的極樂未來。過去這個極樂未來從我們面前一不留神閃過去了,但是這沒有關(guān)系——明天我們會奔跑得更迅猛,把我們兩臂伸得更遠長——總有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
于是,我們揮槳向前,推進船只逆流而上,卻被屢屢沖回,沖回到那個過去。
(《了不起的蓋茲比》中國友誼出版公司,蘇福忠譯,結(jié)尾第182頁)
《了不起的蓋茲比》中的核心意象巧妙安排在開篇蓋茲比正式出場,中間與黛西約會,結(jié)尾蓋茲比葬禮之后,邏輯縝密,前后照應(yīng),有伏筆有交代。讀者朋友,你認為“那束綠色的光”代表什么呢?
以上列舉了二個意象案例。那么,什么是意象?意象的作用是什么?比如電影《辛德勒的名單》里的紅衣女孩,就是這個救贖故事的核心意象。比如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里的那把小錘子,就是主人公勵志、追逐自由的故事里的核心意象。所謂意象,就是在主觀意識中,被選擇而有秩序地組織起來的客觀現(xiàn)象。意象在傳記回憶錄中,通過強調(diào)一個物品或一個畫面,連接不同的內(nèi)容,搭建更好的故事結(jié)構(gòu),成為講述主線,揭示回憶錄的核心情感,以映照真實的世界,為讀者找到核心記憶點。“意象”元素的巧妙運用在今天的短視屏?xí)r代特別重要,因為它天生就有畫面感、有沖擊力。
在自傳回憶錄中,“追尋意象”是很重要的技巧。是有追求的傳記回憶錄作者應(yīng)該掌握的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