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家自傳中的童年故事——浙江企業(yè)家傳記故事(2)

 作品節(jié)選    |      2024-01-15
對我人生影響  大的是爺爺。

爺爺是抗戰(zhàn)老兵,參加過1937年南京保衛(wèi)戰(zhàn)。有一次奉命偵察日本鬼子哨所時被發(fā)現(xiàn),左手掌被子彈擊穿。能在兵荒馬亂、槍林彈雨中活下來,一定有強人特質(zhì),加上命好。

抗戰(zhàn)年代,爺爺?shù)淖毅懯牵阂钕聛恚憔鸵獜姟?br />
爺爺出身于四川犍為縣老縣城一個富有的地主家庭,1917年2月13日(農(nóng)歷)出生,爺爺習慣講民國6年。祖祖劉廉鑫(祖祖是四川地區(qū)對爺爺?shù)母赣H、母親的稱呼)是地主,后來因為抽鴉片,漸漸敗光了家里的田產(chǎn)和家財,就搬到鄉(xiāng)下伏龍鄉(xiāng)向陽村居住。也因為這一點,1949年解放后,祖祖沒有被批斗。

祖祖養(yǎng)育了四個子女,我爺爺是老三,上邊有個二老爺,下邊有一個四老爺和一個姑婆,大老爺可能早就夭折了(歷史不詳)。
劉氏家族的先祖,是清朝乾隆時期,湖南邵陽入川的一對母子。

其實,大多數(shù)四川人都不是地道的四川人。幾千年來,古老的巴蜀大地迎來了一輪又一輪的移民大潮,特別是明末清初戰(zhàn)亂頻繁,巴蜀大地很多地方“寥寥孑遺,儼同空谷”,于是就有了有名的“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的歷史大遷移——大量外省人口在明末清初遷徙肥沃的四川盆地繁衍生息。和生物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一樣,移民群體在惡劣的遷徙之路上同樣體現(xiàn)優(yōu)勝劣汰的生存法則,特別是面對“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入川之路。所以終能成功入川,落地生根,繁衍生息的一定是強者。

爺爺也養(yǎng)育了四個子女,我父親、小叔,還有兩個姑姑。

1936年,爺爺劉銀州、奶奶羅明華新婚不久,爺爺就被國民黨抓壯丁,當兵,前往華東。這一年爺爺才19歲,奶奶懷著身孕,大姑姑還沒有出生。爺爺不在家的那些年,奶奶帶著幼小的大姑姑含辛茹苦過日子。

八年后,大概是抗戰(zhàn)勝利后的那段時間,爺爺回家了,還帶了一把防身的匕首。爺爺精瘦,大嗓門,中氣足,剛毅率直,講義氣,待人和善。爺爺年輕的時候,愛看書,特別喜歡過去的章回體小說,而且記性特好,看過就能講出來。爺爺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寫對聯(lián)是一把好手,我們劉家的族譜都是他編訂,用毛筆字一筆一劃記下來。

1950年冬月初五,父親劉遠釗出生了。

1970年,父親和母親紀永華結(jié)婚。這一年父親20歲,母親19歲,一個不起眼的小家庭開始了新生活。過了幾年,還沒有孩子,母親壓力大。我奶奶常嘮叨:“就是生女娃也給我生一個嘛!”于是父親帶著母親四方求醫(yī),才有了我姐姐劉霞。

父母一直想有個兒子,農(nóng)村人家,誰不想有個兒子呢。1978年6月3日,我出生了。父母盼星星,盼月亮,終于把兒子盼來了。

從我的名字就能看出爺爺、父親對我的期待。在父母眼里,我是金貴的,因為我承載了二代人的期望。我出生前,小叔叔還沒有孩子,后來有了一個女兒,所以,我是“單傳”。

過去有個老電影《鐵道游擊隊》,主人公大隊長劉洪,副大隊長王強。我的父親雖然沒什么文化,卻天才一般把二位英雄的名字合二為一,“劉強”就成了我的名字。父親希望我能強大一點,能成為英雄式的人物,有本事、有出息,能光宗耀祖。

(待續(xù))



 
企業(yè)家自傳中的童年故事——浙江企業(yè)家傳記故事(2)

企業(yè)家傳記、個人IP故事案例《強心——一根伸縮桿的世界之旅》

當初,劉總決定和開寫傳記合作,簡要介紹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時,書名就從我腦海里跳了出來--《強心--一根伸縮桿的世界之旅》。 開寫傳記,為企業(yè)家打造個人IP傳記(個人品牌故事)。這...

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