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風(fēng)——內(nèi)蒙回憶錄《苦難與幸福的生活》(14)
作品節(jié)選 | 2022-11-291987年前后,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崛起。很多國有企業(yè)和集體所有制企業(yè),由于體制僵化等原因,大多舉步維艱,生存困難。興和縣建筑工程隊像一片樹葉一樣,在時代風(fēng)潮中飄零落幕。
時代的風(fēng)會吹到每個人的頭上。只是有的人覺得溫暖,有的人會打寒顫。
上世紀(jì)80年代,是改革開放的年代,是社會轉(zhuǎn)型的年代。經(jīng)濟(jì)變革給全社會造成前所未有的制度沖擊、觀念顛覆和階層分野。
我就是那個打寒顫的人。此時我已經(jīng)55歲,失落感是難免的。我的工作面臨重新選擇。
后來,經(jīng)過反復(fù)商議,加之那時候大女兒嫁到烏拉特前旗后,招呼著二女和二子分別前后都去了前旗就讀,并且上了大學(xué),所以我們帶著僅有的幾百塊錢,離開生活了五十多年的興和縣,舉家搬遷到了大后套的烏拉特前旗。去前旗主要是因為我們剛?cè)デ捌斓臅r候,花了6000元在牛奶廠退水渠附近,買了兩套沒瓦沒涼房的房子。后來生活好起來以后,逐步蓋了涼房,也給正房上了瓦。
剛?cè)サ臅r候,在大女婿的單位做木匠活等一些臨工。
再后來,蓋起涼房以后,就在家中開了小賣部。我愛人在家賣一些簡單的生活用品。我又在大女兒的路邊房也開了一個小賣部。早出晚歸,早上來,晚上回。開小賣部其實很辛苦,幾乎休息不成。我們休息、吃飯的時候,反倒是別人買東西的時候。那時候不像現(xiàn)在的超市,想要啥打電話直接送貨上門。那時候沒有電話,需要自己去市場批發(fā)需要的東西。每天就在兩個小賣部和批發(fā)市場之間來回穿梭。我給自行車后座焊了兩個大鐵框子。每次都不會空手,來回順路用自行車去提貨,兩頭跑。
說真的,那時候真是挺累的。期間還在自家的涼房種過蘑菇。自己接菌,拌料裝袋,補貼了不少家用,生活也慢慢好了起來。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也為了更好地有個照應(yīng),賣了那兩間房。在大女婿工作單位對面的氣象站院里,又買了一套平房。
又過了幾年,二兒子在臨河成家立業(yè)。我們又賣掉烏拉特前旗的房子,于2001年去了巴彥淖爾臨河市。
2001年至2003年,我住在巴盟臨河。
我們當(dāng)時住的地方,是臨河比較繁華的一條街,叫解放街。正好在公檢法辦公樓的對面。也就是那個時候,我沒事兒干學(xué)會了修鞋。由于我以前從事過類似的工作,所以學(xué)的很快。當(dāng)時附近有兩個修鞋的,可是人們都找我修,不找他們修。都說我修的鞋又結(jié)實又美觀,雖然說掙不了多少錢,但生活過得很充實。
自從老家興和縣出來到前旗后,我也是不停地找活干,一直辛苦賺錢養(yǎng)家。付出很多,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生活質(zhì)量上也有了提高。

老人回憶錄案例:《我們這一輩子——從苦難到幸福的生活》
作為回憶錄作家,或者說代寫回憶錄的作者,要忠于主人公的講話風(fēng)格,忠于史實。是從主人公及子女碎片式的回憶講述中,抽絲剝繭、一步步接近歷史,接近主人公的過程。主人公在近一個世紀(jì)的漫長歲月里,經(jīng)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