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2023年5月13日,開寫傳記陳駿在蘇州金雞湖畔客戶家中訪談場景)
我作為傳記作者是怎樣從無到有,完成一本5萬字或10萬字的回憶錄的?代寫高齡老人回憶錄有哪些困難?怎樣幫助高齡老人口述遙遠的童年記憶?有固定的口述模版嗎?
在開寫傳記的回憶錄案例,也是家族史案例、闖關(guān)東回憶錄案例《峰頂之巖——王岫巖回憶錄》中,我想完整展現(xiàn)從開始到定稿印刷的過程,我希望對想找人代寫回憶錄的人,或者準備自己寫回憶錄的人有參考價值。
客戶和開寫傳記確定合作關(guān)系后,我都會要求客戶先提供回憶錄主人公的人生簡歷,一生主要經(jīng)歷,為什么要寫回憶錄?有哪些重要的事情要講?
主人公90歲,得益于生活有規(guī)律、自律(每天做一小時回春保健操,從不間斷,一天能做簡單的三餐,還會鹵雞翅),表達問題不大,但記憶受限太多,但人的記憶是有選擇性的,她要口述回憶錄的目的就是要把祖輩和父輩眾多的親人慘死、悲慘的命運記下來,所以有限的記憶也能講得栩栩如生。這些信息,是我到蘇州后,訪談前(和老人見面前)她的女兒快告訴我的。
(圖為2023年5月13日,開寫傳記陳駿在蘇州金雞湖畔客戶家中,和主人公合影留念)
我對高齡老人回憶錄客戶有要求:
1)健康狀況允許幾天連續(xù)的交流;
2)一定要有家人陪同(負責(zé)照料和充當翻譯解說。本案例中,主人公的女兒是外資銀行副行長,工作很忙,我們計劃用兩天時間完成訪談——周六、周日,我是周五晚到達蘇州);
3)兒女輩熱心支持老人寫回憶錄,并積極提供力所能及的資料(實際上遠親近鄰提供的看似不重要的信息,常常是畫龍點睛之筆);
以下問題是客戶我確立合作關(guān)系后,根據(jù)客戶發(fā)來的零星片段(由主人公的女兒整理給我),我初步設(shè)定的問題。對我而言,是陌生的、模糊的,甚至是錯誤的。
這些問題并不是用來面對面交流訪談用的,而是為了設(shè)計詳細的訪談大綱。這時候我變成偵探,要會想象、推理、打碎重組、要細節(jié),我要拼接主人公的人生經(jīng)歷,試圖從中發(fā)現(xiàn)回憶錄的主題、主人公的個人特質(zhì);試圖讓自己從陌生人變成主人公知根知底的老朋友;試圖理出主人公的童年時代時間線、遷徙路線圖;試圖找出主人公小小年紀——一個小姑娘的一個又一個人生拐點……
黑龍江省東興縣(1934—1947)/出生到13歲
1934年,農(nóng)歷十月初七出生于黑龍江省東興縣的一個地主家庭。
1942年,8歲開始念書,就讀于長寧小學(xué),直到小學(xué)4年級(1946年),土地改革后,家里被批斗了(信息錯誤,實際是全家被凈身出戶),不能上學(xué)了。
? 剛開始上學(xué),還是偽滿洲國時期,要學(xué)日語吧?
? 這期間,你的大愿望是什么?或者說希望長大做什么?
? 這期間,雖然你對社會上的事可能也不太懂,但一定對家庭的變化產(chǎn)生深刻的記憶,說說這方面的感受?
? 這四年的經(jīng)歷,也是你早的記憶,也是你童年時光中美好的四年吧,你還能回憶起早記憶中的那些事呢?童年時期總有些有趣的、好玩的事情,能說說這方方面的事嗎?
? 選一件童年時代印象深刻的事情?從沒有告訴別人的,意義模糊的事情。
? 童年記憶中,你的內(nèi)心、你的眼睛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些東西?你的回憶表達了什么主題?對當時生活有什么看法?
? 你能記住多少童年故事?這些故事有什么意義?過去你的看法?現(xiàn)在的看法?你真正想表達的是什么?
? 童年記憶中的人物有哪些個性特征?(有趣、虛弱、強壯、惹人愛、被誤解、好欺負人……)
這些回憶是瞬間冒出來的,還是你使勁想出來的?
? 講述你和你的家人一起吃飯的場景(人物,食物、動作,交流語言,家庭禮儀等)
王氏家族(沒見面之前,我只知道主人公想講老王家祖輩和父輩一個個親人的悲慘命運,我還不知道主人公要講誰)
在你的這本回憶錄中,你想重點講哪些人?
爺爺王楓齡、奶奶王馮式;
父親(名字?)和母親邱武容;
大弟弟王惠民、二弟王兆林;三弟和三弟媳(名字);
叔叔王五常(五常嬸)、王五忠、王五達、王五典(五典嬸)(出生順序?);
大姑王雪瑞、二姑王雪瑛;
堂姑王雪梅、王雪安;
先給這些王氏家族每個成員簡單畫像:
如爺爺王楓齡、奶奶王馮式:爺?shù)募易逅菰?、出生到去世時間、個人專長愛好、大概職業(yè)經(jīng)歷、經(jīng)濟狀況、外表形象、性格特點、個人信仰、飲食偏好、個人缺陷、對子女教育在意什么、倡導(dǎo)的家風(fēng)等。
就是爺爺是什么樣人?能講多少個關(guān)于爺爺?shù)墓适聠幔?/span>
每個人都這樣先概括下生平簡歷,再說些記憶中他們做的讓你難忘的事情。
土改時代背景(1946—1948)
為了更好引導(dǎo)回憶王氏家族祖上擁有土地的歷史和土改歷史,我搜集了一些歷史資料(這方面資料很多):
1927年1月7日,黑龍江省長公署批準,于木蘭縣所屬東興鎮(zhèn)設(shè)置東興設(shè)治局。所轄“區(qū)域面積,南北長約120里,東西寬200里”,共有人口3萬余人,已墾熟地5萬余坰(1坰約等于15畝)。隸屬綏蘭道。1929年2月,裁撤道區(qū)后,由黑龍江省直轄。
東北淪陷后,按偽民政部訓(xùn)令,1933年10月1日,將東興設(shè)治局改為東興縣。隸屬濱江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劃歸松江省管轄。1947年11月7日,經(jīng)東北行政委員會批準,撤銷東興縣,并入木蘭縣。
1937年,牡丹江耕地價格:每坰20至30元偽幣。
? 父親的100多畝土地(數(shù)字錯誤,實際是幾個爺共有200多坰地——合現(xiàn)在3000多畝)是怎么來的?爺爺這一輩擁有土地情況。
? 是完全租給農(nóng)民耕種,收取地租,還是雇工自己耕種?100多畝土地種植哪些糧食作物?收成情況怎樣?
? 屬于東蘭縣那個村(現(xiàn)在屬于哪個村)?
哈爾濱(1947—1951)/13歲到17歲
1947年,13歲,姑姑把我接到哈爾濱生活。
班主任老師和姑姑說我寫字學(xué)習(xí)好,隔了一年左右(1947),姑姑把我接到哈爾濱,又過了一兩年(1949),才繼續(xù)念書。
1949年,15歲,行知師范教育小學(xué),后改為鐵嶺小學(xué),因條件困難無法繼續(xù)學(xué)業(yè)。
爺爺因為我寫字學(xué)習(xí)都好,特別喜歡我,所以學(xué)校要家里給錢的時候,爺爺都很痛快,別人是沒有的。學(xué)校是行知師范教育小學(xué),這個學(xué)校后來改成了鐵嶺小學(xué),我的孫子后來也在這個學(xué)校就讀。
我在這個學(xué)校念書成績很好,老師要給我保送到行知師范,但是因為家庭條件困難,連飯都吃不飽,沒有條件和能力供我念書了。
? 爺爺是住在東蘭縣還是哈爾濱?
? 詳細回憶這一時期,爺爺、父親、叔叔和二個姑姑在土改中的命運變遷。
以上這些問題我是困惑的,迫切想知道答案。如果把“高齡老人口述訪談模版之童年記憶”看作一張頭像素描的話,以上問題就是一張白紙上幾根粗糙的頭部輪廓線條。
每位客戶的各方面情況不一樣,千人千面,導(dǎo)致訪談前的準備工作也不一樣。
不管怎樣,客戶要盡可能的提供更多的資料,資料多少和作品品質(zhì)正相關(guān)。
如果你想寫或真在寫回憶錄,怎樣挖掘童年記憶,歡迎和我交流探討。